“每一代青年都要直面炒股配资咨询投资
属于自己的时代之问”
“你们脚下的土地叫深圳、叫中国”
“在该思考的年纪不要放弃思考”
……
近日
深圳各大高校、科研院所
相继迎来新生
开学典礼、迎新仪式上
“院士天团”们 寄语新生的话
哪句戳中了你?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
↓↓↓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
向下扎根,向上伸展
在南方科技大学2025年本科生开学典礼上,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寄语新生在求知中沉淀智慧,在探索中发现真理,在挑战中超越自我,更在服务与贡献中读懂中国、践行担当、实现价值。
展开剩余92%“祖国的需要在哪里,青春的志向就应当奔向哪里;民族复兴的征程在何处,青春的汗水就应洒在何处。”薛其坤指出,每一代青年都要直面属于自己的时代之问。
“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正是时代赋予我们,尤其是你们这一代青年学子的核心使命。”薛其坤说。
他认为,“大学是一个让你从容生长的地方,它不急于给你答案,而是给你土壤,给你光照,给你自由,让你学会自己向下扎根,向上伸展。”
薛其坤还向同学们分享了三点期望:锻造一流的治学态度,深潜学问,厚植根基;拓展高远的思维格局,保持锐气,勇于创新;锚定崇高的价值导向,心系国家,服务社会。
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
你脚下的土地叫深圳,叫中国
在深圳大学2025年新生开学典礼上,深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以《你们脚下的土地》为题发表致辞,欢迎各位“新生仔”,为他们送上祝福与期待。
你们脚下的土地叫深大。毛军发强调,深大是深圳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大学与城市相识于微时,42年筚路蓝缕、载驱载驰。
你们脚下的土地叫深圳。在浩瀚的标签里,毛军发表示自己最想介绍的就是“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七个字如此云淡风轻,又如此力重千钧、深情款款,体现了真正的主人翁意识和家园情怀。
毛军发勉励同学们:“年轻的你们,选择了在这座城市开启美好的大学时光,在享有她多元包容、创新实干的文化滋养时,也要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身为深圳人的使命担当。你们的前途命运就在‘双区’建设的版图上,就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里。”
你们脚下的土地叫中国。“从前我们说深圳的每一幢高楼里都有深大人,今后我们希望可以更加豪迈一点,祖国需要我们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毛军发告诉同学们:“将来,无论走过千山万水、天涯海角,请记住,你们所在的地方就是深大,你们所在的地方就是深圳,你们所在的地方就是中国。”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
学、思、践、悟
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5年度入学典礼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围绕大学教育理念,以“学、思、践、悟”四个字凝练其核心内涵,为新生们送上祝福和期盼。
徐扬生指出,“‘学’是根基,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获取越来越便捷,因此,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辨的能力也愈来愈重要。”
他鼓励 学生们多参与实习、实验、课外活动、支教和社会调研,并整理成文发表出来。徐扬生还表示:“‘悟’是你自己的思想的种子,在你的人生中会生根开花结果。”
在此基础上,徐扬生向新生提出了两点建议,首先是培养专注力。“专注正变得越来越稀缺,懂得自律和延迟满足的人,一定更容易走向成功。”
二是不要放弃思考。徐扬生强调,“在该奋斗的年纪不要放弃奋斗,在该思考的年纪,不要放弃思考。”
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
明确自己的边界条件
鹏城实验室2025级博士生迎新典礼上,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围绕边界条件,向学生们寄语,必须选择“对比度高”的研究方向和个体,才能让起点与众不同。
高文表示,“来到实验室,不仅仅是为了攻读博士学位和开展个人研究工作。读博是同学们人生历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可以将其比作飞机起飞前的准备。”
他指出,进入鹏城实验室,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边界条件是什么。“你们需要找到一个具体问题去攻克,这才符合边界条件的要求。”
“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清晰地界定边界条件,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并选定一个方向深入下去。在接下来的三到四年里,你们可以专注于这一件事,只要将其做好,你们的未来便会光明。”高文说。
高文还分享了他在选拔信息领域的学生时,会考虑三个关键标准,即外语水平、数学能力、编程能力。同时,他表示:“希望每位在鹏城国家实验室学习或工作的人员,都能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颜宁:
勇于创新、锐意进取
深圳医学科学院(SMART)2025级博士生开学典礼上,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颜宁邀请新生一同思考值得毕生追寻的科学问题,鼓励学生勇于创新、锐意进取。
“假设资源不受限,你最想探索什么科学问题?”这是颜宁向新生抛出的第一个问题。
她向学生们介绍过去一年SMART的教育、科研成果,并指出SMART正努力让“资源不受限”的畅想逐步走向现实。
“SMART首届博士生的科研成果已在国际顶刊崭露头角,导师天团持续壮大,永久院区建设提速,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和生命科学开放联盟等重大平台与合作稳步推进。”颜宁说。
颜宁表示,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是SMART的基因,也将是学生们行动的指南。在这基础上,她勉励新生融入深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血脉,勇敢探索未知之路。
(内容来源:深视新闻记者:王海苹 李婷)
深圳顶尖高校“集体出圈”!
广东省2025年
本科普通类(物理、历史)
投档情况公布后
深圳高校“集体出圈”
从整体数据来看
深圳高校在物理类投档中表现尤为突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南方科技大学、深圳理工大学在省内高校中位居前三。历史类投档中,深圳高校同样表现不俗,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大学在全省所有高校中排名前十。
作为985高校首个在深圳市举办的本硕博培养体系齐全的高水平校区,哈工大(深圳)招生投档线在省内“遥遥领先”。打铁趁热,9月3日,深圳市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高质量发展,可谓是深圳高等教育、科技创新领域的一件大事。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985高校也陆续加码深圳,在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动作频频。9月9日,河套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深圳)入驻暨场地启用活动举行,该研究院正是由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丘成桐发起设立。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是中央赋予深圳的重任,在高校办学模式、急需人才引进、产学研协同等方面先行先试。顶尖高校扎堆深圳搞创新,从教学科研到联合攻关再到成果转化,正是把自身教育、科技、人才优势与深圳区位、产业、创新优势深度融合,抢抓机遇实现互利共赢更大发展。
哈工大(深圳)本硕博培养体系齐全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与深圳市合作共建,是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首个在深圳市举办的本硕博培养体系齐全的高水平校区。前不久公布的2025年广东省本科批次普通类投档情况显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普通物理类投档最低分、普通历史类投档最低分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名校+名城”产生的特殊效应
让哈工大(深圳)
成为年轻学子向往的学府
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
可以具体看看这种特殊效应
↓↓↓
NO.1
学科建设
哈工大(深圳)有理、工、管、经、文、艺、法、交叉8个学科门类26个一级学科,包括8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4个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8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这得益于哈工大深厚的学术积淀,也是哈工大持续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成果—聚焦哈工大四类杰出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科交叉、国际视野、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四大方向,实施“1+1+X”人才培养体系,学生通过数理基础、专业基础学习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就读的专业。
哈工大(深圳)也紧跟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学科建设,近年来推动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设计学等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最近又设立了低空科学技术研究院。
NO.2
人才培养
市校强强联合为给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哈工大(深圳)现有全职院士等国家级人才150余人,专任教师中平均不到5人即有1位国家级人才,相较2020年实现了翻番。高水平、多元化、年轻化、国际化,愈发成为深圳校区师资队伍的鲜明特色。
NO.3
科技创新
哈工大(深圳)共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近80个,其中省部级科研平台8个。哈深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也正努力打造成为推动哈工大(深圳)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此外,在粤港澳大湾区逐步形成了千亿级上市或准上市哈工大校友企业。
此次深圳市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约后,双方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扎实推动哈工大(深圳)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成果转化等领域高质量发展。目前哈工大(深圳)二期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未来整体可容纳近20000名学生,规划硕士生、博士生与本科生比例将达到1:1。
持续导入前沿学科顶尖人才重大平台
深圳市积极推进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合作,合办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支持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深港(河套)科学创新中心建设。清华、北大也持续加大在深投入力度,持续导入前沿学科、顶尖人才、重大平台。
9月9日,河套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深圳)入驻暨场地启用活动举行,17位首批入驻科研人员集体亮相并发布了近期科研成果。这所研究院也传递着清华大学基因,将借鉴丘成桐在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培养杰出数学人才的成功经验,从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高度密集产业对基础科学和交叉科学最强烈的创新诉求出发,吸引全球顶尖人才与团队,打造集基础研究、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数学与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
从1996年成立国内第一所新型科研机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到建立清华大学国内唯一异地办学机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再到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清华大学与深圳市的合作不断结出硕果。清华大学校友也积极参与深圳建设,清华校友创办的硬科技独角兽有53家,深圳占30%以上,清华系上市公司超60家扎根深圳。
北京大学在深圳办学、办平台也频频有新动作,今年4月26日在深圳同步成立了两大机构。北京大学在深圳研究生院设立科学智能学院,采用“AI+Science”双导师制,构建人工智能与基础科学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培养兼具科学智能素养、跨学科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交叉复合型人才。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港河套科学创新中心揭牌,围绕材料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聚焦新材料智能设计、存算一体芯片等前沿方向,开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跨学科基础研究及技术攻关。
中山大学也与深圳市签署了合作协议,扩大深圳校区人才培养规模、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学科综合实力建设,重点建设新医科、新工科和交叉学科。
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等一批985高校的人才培养或者成果转化平台陆续落地深圳,实现了高校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共生共荣”,进一步完善了深圳“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深圳现实生产力。
(来源:深圳特区报记者 徐兴东)炒股配资咨询投资
发布于:广东省信泰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